本文摘自《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前文见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背景介绍。分享时作了一定的删节,全文见本文分享之附件。
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十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19 年,已有 100%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5%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 700 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区域特色明显”“地域差异化显著”等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本。根据 2017 年度、2019 年度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参评城市平均得分由 58.03 分上升至 68.16 分,涨幅达 17.46%,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信息资源、改革创新领域水平均有所提升。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式已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可和接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
01 智慧城市建设更注重以人民为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从运营管理范畴向“以人为本”建设理念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众需求,强调民众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治理等领域的重要参与作用。如广东、山东、贵州等省提供服务平台供民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物联设备选型、百姓随手拍管理、城市治理、功能定制、建言献策等决策。以民众关切为导向,聚焦智慧城市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使智慧城市建设和市民感受紧密相连,让民众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形成自上而下的赋权与自下而上的积极行动的良性循环,打造有温度、可感可触的智慧城市。
02 新技术持续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以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合,助推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截至 2022 年 2 月,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络,累计已建成 5G 基站 150.6 万个,已有多个 5G 应用落地实践,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园区、社区、疫情防控等场景。国家层面已经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江西鹰潭等 5 个物联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物联网感知设施统筹部署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兰州、合肥、南京等多地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并部署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资源和边缘计算布局,提供先进的计算技术服务。广东、贵州、浙江、吉林、山东、重庆、广西等大部分省份均成立了政府数据管理机构,承担大数据发展、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研究、数据资源统筹共享等职责,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江苏、广东、山东、陕西等省深入布局“区块链+ 智慧城市”项目,其中,数字公民、数字金融、电子证照等领域的建设成效明显。基于信息技术赋能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03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参与、市民共建转变;注重基层治理中的创新突破,强调从城市“末梢”如社区、乡村等多方面协同治理,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同时,我国城市治理体系的理念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基层治理、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方面,更强调了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提升民生服务方面的治理水平。
04 智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建设重点、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区域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向区域智慧城市群体系转变,强调区域层面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实现区域城市间的信息融合共享、产业功能分工、协同机制建立、创新体系建立、战略规划定位,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以区域城市群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融合应用等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05 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模式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是构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从创新合作角度看,智慧城市共建生态联盟或研究机构将依托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多方力量应运而生,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生态圈,面向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等领域,重点聚焦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共享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全周期建设发展。从多元主体角度看,ICT 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企业、数据服务企业以专业技术优势构建产业协同生态,公众主体以多样化、多渠道互动平台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助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全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