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1 总体类标准
  2. 2 技术与平台类标准
  3. 3 基础设施类标准
  4. 4 数据类标准
  5. 5 管理与服务类标准
  6. 6 建设与运营类标准
  7. 7 安全与保障类标准

本篇文章摘自《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是一个系列文章,其他内容请查看本站相关链接或下载附件。该文档在与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2015 版试行稿)保持连贯性、稳定性、迭代性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标准化现状及标准需求,充分考虑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新要求、技术发展新特征、数据资源重要性等因素,在智慧城市参考框架研究分析基础上,构建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根据上图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由“01 总体”“02 技术与平台”“03 基础设施”“04 数据”“05 管理与服务”“06 建设与运营”“07 安全与保障”等七部分的标准分体系组成。对应图 5 中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树形图,建立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确定了各类标准在体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

总体类标准位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的底层,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基础,通过规定术语定义、参考架构、评价模型及指标、应用指南等内容,为其他部分提供整体、统一指导;智慧城市技术与平台标准涵盖了主要支撑技术、共性支撑平台的标准,为基础设施、数据、管理与服务等提供保障;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从不同角度为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提供支撑;管理与服务标准位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的最上层,面向具体需求实现对其他部分标准的细化和落地,支撑各领域推进智慧化建设;建设与运营类标准位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左侧,为智慧城市整体及细分领域的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创新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安全与保障类标准位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右侧,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全过程,对其他部分起到了参考和规范作用。


1 总体类标准

总体类标准是智慧城市的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特征,从系统化建设角度提供指导和规范。总体类标准既可以在智慧城市整体及专项项目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等过程中发挥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也可以为智慧城市标准的规划、制定与应用实施提供技术依据和方向参考。其他六类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应遵循智慧城市总体标准。

总体类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架构、评价方法、应用指南 4 个子类标准。

术语定义标准:针对智慧城市基础和常用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统一智慧城市相关概念认识,形成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语言基础。

参考架构标准:多维度多层次地描述智慧城市的组成要素(包括利益相关方、业务、管理、技术、数据、应用等)及其相互关系,为在不同语境下设计智慧城市系统架构提供基础性、共性参考设计。

评价方法标准:主要包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分类体系、评价方法、成熟度模型等相关标准,可用于指导各地智慧城市开展本地区评价体系构建,也可以用于实际评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质量。

应用指南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关键标准应用、关键技术应用等整体性指南文件编制。

2 技术与平台类标准

技术与平台类标准针对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和运行相关的技术与平台进行规范,关注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能力平台对业务的协同支撑作用、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用于保障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建设管理及智慧应用功能目标的实现。

技术与平台类标准主要包括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与存储、服务融合、业务流程协同、城市数字孪生、智能决策、人机交互、公共支撑平台、城市运营中心 10 个子类标准。

物联感知类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各类感知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互联互通方面的接口、互操作等要求。

网络通信类标准:主要针对智慧城市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网络传输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

计算与存储类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城市级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所需的计算、存储、处理等相关技术要求。

服务融合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各应用服务资源整合和服务增值重构要求。业务流程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各业务系统流程整合和多应用协同办理要求。

城市数字孪生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所需的标识、建模、分析、可视化、仿真等技术要求。

智能决策标准:主要用于支撑城市管理者感知、分析城市事件信息,为事件预警、信息处理、资源调度和决策支持等智能决策分析提供规范参考。

人机交互标准:主要用于规范虚实交互、沉浸式交互、协同交互技术在城市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要求。

公共支撑平台标准:主要用于规范相关能力平台对业务应用的支撑、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等要求。

城市运营中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城市运营中心的即时感知、全局分析、智能处置、协同交互等功能实现的技术要求,满足城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的需求。

3 基础设施类标准

基础设施类标准针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建设、管理等提出规范和要求,切实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基础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3 个子类标准。

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支撑智慧城市感知、传输、计算、数据、服务的基础设施标准,包括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IPv6、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标准;云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标准。

融合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支撑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升级,进而形成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标准,主要包括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标准、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标准、智慧水务基础设施标准、智慧环保基础设施标准、智慧气象基础设施标准、智慧多功能杆基础设施标准等。

创新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公益属性基础设施标准,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科教基础设施标准、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标准等。

4 数据类标准

数据类标准包括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城市数据模型描述、城市数据治理、城市数据融合与服务 4 个子类标准。

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城市数据资源构成、数据词典、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分级分类、编码标识等要求。

城市数据模型描述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核心数据模型、语义本体模型、数据组织、数据结构、数据格式、元数据等要求,为城市数据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城市数据治理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使用授权管控、数据隐私与风险安全管控、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利用管理、数据共享与开放分级分类管理、城市数据有效治理与利用评估、数据标准管理、数据测评管理等相关要求。

城市数据融合与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据接入汇聚、数据存储、数据关联、数据解析、数据建模、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安全处理、数据服务封装、数据服务消费等要求。

5 管理与服务类标准

管理与服务类标准是用于规范、引导和支撑智慧城市相关管理与服务典型应用领域规划、建设、实施与运营过程的标准,包括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区域协同 5 个子类标准。

城市治理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等要求。

惠民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政务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医疗服务、交通服务、无障碍服务等要求。

生态宜居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安居信息服务、智慧环保、绿色低碳等要求。

产业发展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产业支撑、园区评价、创新发展等要求。

区域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推动智慧城市各应用领域智慧化发展的迭代提升。

6 建设与运营类标准

建设与运营类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提供技术、方法、流程、创新等方面的指导和参考,包括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创新发展 5 个子类标准。

规划设计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慧城市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制定等。

部署实施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部署、实施流程、实施成本、实施质量、实施风险、实施采购等要求。

运营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相关流程、要求、方法、工具等要求,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运营。

评估改进标准:主要针对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应用等相关建设及服务情况提供评估评价方法、流程和依据等,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达到预定目标,并持续改进。

创新发展标准:主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机制、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科技创新与实体深度融合等方面提供标准化保障。

7 安全与保障类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网络安全风险,安全与保障类标准是保障技术与平台、关键基础设施、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建设与运营安全可靠的重要基础,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基础安全防护、新技术应用安全 5 个子类标准。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涉及的个人信息数据、重要数据、国家安全数据等的采集、传输、使用、管理、评估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依托的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测试评价、信息备份、恢复等。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的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信息共享、风险管理等。

基础安全防护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信息安全保障等。

新技术应用安全标准:主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全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素,用于规范新技术提供的基本安全、安全监管、安全能力等要求。

余下许多内容,包括智慧城市领域标准明细表等的内容就不分享了,请见附件。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的参照标准

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 版).pdf

密码 zzptech.com 大小 2.5MB 来源 重庆众平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 ¥2.00
已付费?登录刷新

相关文章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智慧园区相关政策解读 2 智慧园区的需求分析 3 智慧园区的设计依据 4 智慧园区的设计原则 5 设计目标和建设目标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医院运营管理平台,需要通过医院总体战略规划分解,制定医院发展目标,参照全成本核算的运营基础数据确定医院年度预算,以计划为主线与核算紧密衔接,实现全面预算及支出控制财务管理。通过不同角度“本、量、利”的动态分析评价,真实反映医院经营状况并找到医院的成本控制点和合理的成本结构并施于管理行为。 本系列文章分享了一个比较新(2023y)的智慧医院建设方案,原文系某三甲医院智慧医院项目的真实案例,全文共 200 页合计约 70000 字。原方案结构合理、详实,图表丰富无水印,需要下载的请点击目录第一篇文章…

  •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人证核验系统

    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人证核验系统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方案表现 2、人证核验系统功能特点 2)系统特点 3、人证核验系统拓扑图 4、人证核验一体机终端 “人证合一”核验是指把身份证识别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结合在一起,持证者在刷身份证的同时,采集其人脸与指纹,与身份证里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本人与身份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G20 峰会后,“人证合一”核验方式人脸识别以其独特的优点交了一份完美的安保答卷。从此,人脸识别进入公众的视线,被广泛关注。2016 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英文缩写“CPSE”)在北京举…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项目现状分析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项目现状分析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医院基本情况,见附件 2 重庆市智慧医院建设要求 3 XXX 医院自评情况 4 医院问题及分析 4.1 整体规划不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4.2 系统覆盖不全,临床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4.3 系统功能欠缺,业务系统领域亟待完善 4.4 辅助决策薄弱,数据平台利用有待加强 4.5 临床体验不佳,提高集成工作平台使用 4.6 支撑保障不足,运维管理体系待完善 当前时期,国家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新兴业态发展,发展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促进云计算、大…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车辆管理系统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车辆管理系统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组成 1.1 车库进口/出口控制 1.2 车辆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流程 2 智慧园区停车场系统设计 2.1 停车场系统组成 2.2 视频停车诱导/反向寻车系统 2.3 停车场系统功能介绍 智慧园区车辆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中小型停车场,集成停车场管理、车位统计、反向寻车、停车诱导屏、停车场通道监控为一体的停车场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监控子系统、停车场子系统、出入口子系统、智能应用子系统,可满足各种中小型停车场的管理应用。 智慧园区车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嵌套停车…

  •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总体建设方案

    智慧医院建设项目解决方案:总体建设方案

    展开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1 智慧医院建设原则 2 智慧医院建设内容规划 3 智慧医院总体架构 当前时期,国家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新兴业态发展,发展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精神,按照《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渝委发〔2018〕13 号)文件要求,全面实…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7*24h,全年无休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