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档分享一个比较陈旧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书,您各位可以参考一二。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两化融合”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走“四化同步”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园区已成为践行“两化融合及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信息化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方式变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引擎作用,建设智慧型现代园区,成为新时期园区建设及提档升级的重要任务。
伴随着各地区园区发展壮大,信息化对园区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园区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成为园区品牌推介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有效途径。
但总体而言,园区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追求规模总量的增长,致使园区工作重点放在土地开发、基础建设、招商等方面,而忽视了管理水平、信息化、资源优化、效率提升等软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对园区信息化建设内涵认识不清。多数园区管理者认为园区信息化建设就是网站建设,甚至是实现普通日常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对园区信息的功能、运行模式、服务对象等重点问题缺乏系统思考。 所以建设智慧园区是各地各园区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园区全面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1. 智慧园区总体设计
一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通过协同办公,智能控制中心等系统的应用,突破县域园区的空间限制,实现园区与各级部门之间的无障碍业务联系,将极大地提高园区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实现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园区通过智慧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负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转。对于基础设施正常的损耗和可能故障,能够做到提前预警、实时监控、自动反馈,甚至可以做到自动处理或者提前处理,实现园区基础设施高效使用,个性管理。
三是促进园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搭建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三污”排放的监测、监控以及节能改造,实现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园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是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园区。通过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和智能化分析,可以实现针对园区社会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群体事件的及时响应、提前预防。可搭建面向园区服务的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教育等保障系统,实现园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个人生活达到和谐统一。
2. 智慧园区总体架构
智慧园区的技术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感知层是园区感官神经。以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为主体,实现对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基础信息的监测和控制。实现企业、个人、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需”都可以宽带连网,实现网络的泛在化。
数据核心层是智慧园区的大脑。具有大容量、高性能、高能效、高密度、高适应性等特点。智慧园区其多系统、多领域的融合应用,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云计算架构的实施,将实现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资源/业务的灵活调度、全面的安全控制管理、节能降耗的综合应用,达到让园区更加“智慧”的目的。
应用服务层主要是指在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借助应用地理信息、数据挖掘、SOA 等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分析,评估,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和应用价值,从而使用户以更智慧的方式获取和应用相关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