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量测水系统是一个用于农业灌溉区域的水量管理和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灌区内水资源使用的精确测量、调控和管理,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水量监测设备:包括流量计、水位计等,用于实时监测渠道、水库、井等水源的水位和流量。
  2.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收集水文数据,利用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
  3. 中心处理与控制:中心处理系统会分析数据,制定灌水计划,并可以远程控制水闸等调控设施,实现水量的精确配给。
  4. 用户界面:使得水利管理者可以查看实时数据、历史记录、报表等,并进行系统操作。

这个系统的实施可以明显提升灌区的水资源管理能力,包括合理分配水资源、预测和调整灌溉计划、及时应对干旱或水量不足的情况等。同时,也有助于农民了解实时的灌溉水量,依据作物需水量进行田间管理,这样既提高了农业产出也保护了环境资源。

1 灌区量测水系统的总体框架

灌区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基础设施、平台框架体系、灌区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系统运行实体环境等几部分组成,同时,系统的设计、建设都要以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作依据和约束。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

灌区量测水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概述(智慧灌溉项目)

系统运行实体环境主要指灌区各级管理中心环境,按照灌区管理组织机构,针对管理范围和职能,为各级管理机构设计相应监测(控)、监督和管理的设施设备,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标准、规范主要指系统设计和建设所需遵循的国家、行业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等,是系统设计、建设的依据。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监控、信息传输、数据存储与管理等系统。信息采集与监控利用先进的信息自动采集和远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引水、用水等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以及对关键闸站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为灌区管理和决策提供各种必要的基础信息采集和控制手段;信息传输利用成熟的有线或无线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灌区管理各种信息的安全传递;数据存储与管理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相应的存储设备实现对灌区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科学、有效的存储与管理。

平台框架体系为中间逻辑层,为上层的应用系统提供各种可复用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服务、空间信息服务、业务处理服务、用户管理与认证服务等。

灌区业务应用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面向用户,根据用户管理级别,结合所需信息和管理职能,针对各级管理机构设计个性化的应用管理与用水决策系统,将灌区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化、程序化,形象的展示出不同业务相关的图层和所需要的功能模块功能,为灌区的各级调度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 灌区量测水系统的系统划分

考虑以上各组成技术特点的不同,将灌区信息化系统划分为管理中心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信息传输、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平台框架体系搭建、灌区业务应用系统等。

灌区量测水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概述(智慧灌溉项目)
  1. 管理中心环境按照各灌区管理组织机构,针对管理范围和职能,为管理机构设计相应监测(控)、监督和管理的设施设备,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 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根据采集信息的不同划分为水情监测系统、闸门测控系统;
  3. 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是通信网络系统;
  4. 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库和数据存储平台;
  5. 平台框架体系划分为数据访问与数据交换服务、灌区业务应用服务、地理信息服务、用户管理与认证服务等;
  6. 灌区业务应用系统根据灌区业务管理划分为灌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灌区量水测水管理系统、灌区配水调度管理系统、灌区水费管理系统、灌区工程管理及运养管理系统、灌区防汛抗旱管理系统、灌区管理一张图系统、灌区管理可视化展示系统。

方案详细说明了如何改善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对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附件文档也包含了明渠流量监测系统、支渠流量监测、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原理、技术参数、安装指南等实操信息。此外,文档还提供了关于智能测控闸门的详细介绍……

灌区量测水设施项目技术方案.pdf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4
1.1 编制说明 4
1.2 编制依据 4

二、项目概述 4
2.1 项目背景 4
2.2 需求分析 5
2.3 建设任务 5
2.4 建设内容 6

三、系统设计 1
3.1 设计原则 1
3.2 设计依据 2
3.3 总体架构 3
3.4 系统划分 5

四、站点设计 6
4.1 主干渠流量监测 6
4.1.1 轨道车自动流量监测系统 7
4.1.2 多普勒剖面流量(H-ADCP)监测系统 16
4.2 支渠流量监测 3
4.2.1 多声道时差法流量监测系统 3
4.2.2 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 10
4.2.3 雷达流量监测系统 28
4.2.4 多普勒流量监测系统 35
4.3 一体化闸门控制 42
4.3.1 系统介绍 42
4.3.2 编制规范及依据 42
4.3.3 智能测控闸门系统构成与技术参数 43
4.3.4 土建工作 46
4.3.5 安装效果示意图: 47
4.3.6 设备清单 48
4.4 水雨情监测系统 48
4.4.1 系统组成 48
4.4.2 技术参数 50
4.4.3 安装设计 54
4.5 视频监控 58
4.5.1 系统设计 58
4.5.2 技术参数 59
4.5.3 安装设计 62

五、 监测点供电、通讯、避雷建设设计 64
5.1 太阳能板的安装 64
5.2 通讯子系统 66
5.3 防雷配套设计 68

六、现场安装图片 70
6.1 明渠自动流量监测站 70
6.2 移动式明渠自动流量监测站 71
6.3 监控一体化闸门 72
6.4 管道式流量监测站 74

相关文章

  • 物联网智慧排水整体解决方案(建设目标/内容/系统生命周期)

    物联网智慧排水整体解决方案(建设目标/内容/系统生命周期)

    本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综合运用 GIS、在线监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发展与城市排水规划管理智慧化需求,以提高排水系统整体规划管理水平和设施运行绩效为核心,建立可维护、可运行、可扩展的城市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本篇涉及项目一些具体信息已俭省 1. 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目标 通过“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推动从数字排水到智慧排水的转变,实现排水设施的科学规划决策与智慧调度运行,落实“智慧城市”体系“智慧水务”框架下智慧排水业务板块的建设与长效运行,为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统一的控…

  • 构建数据库的方法和流程(通用文案)

    构建数据库的方法和流程(通用文案)

    建设县级耕地数据库,包括用于农村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栅格数据、物联网监测点数据、测土配方数据和地力等级数据,以及相关表格、文档、图件资料、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数据、文档、图件资料的统一组织和管理。 1. 构建数据库的方法 1、先调查后建库。根据建库技术方案及工作组织安排,先集中开展对县域耕地相关信息的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基本完成上述调查工作之后,再集中开展对数据库建库所需的各项数据的检查、处理、整理,以及最终的数据入库工作。 2、边调查边建库。根据建库技术…

  • 建设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的总体目标

    建设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的总体目标

    重庆市XXX区“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项目作为城市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的重要功能,各级市政已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地下智慧排水管理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各地市政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积极探索创新地下智慧排水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在市政和企业的运作下,智慧排水管理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且日臻完善,充分体现了其在维护城市“生命线”正常运行上的优势。由此可见,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建设能大大提升排水管网的管理水平,不过这种管理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才…

  • 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详细介绍(智慧灌溉)

    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详细介绍(智慧灌溉)

    管道式流量监测系统是一种专用于监测封闭管道中流体(如水、油、气体等)流量的技术系统。这系统通常由流量传感器(或流量计)、数据处理单元和显示设备组成。流量传感器安装于管道内,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如电磁、超声波、涡轮、涡街等)来检测流过管道的流体速度或直接测量流量,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在显示设备上展示实时流量数据或记录流量变化历史。 这种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精准的流量测量,而且对于流程控制、能源管理、水资源分配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用户优化工艺流…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建设县级数据库,包括用于农村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栅格数据、物联网监测点数据、测土配方数据和地力等级数据,以及相关表格、文档、图件资料、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数据、文档、图件资料的统一组织和管理。 1 耕地质量数据库内容 县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栅格数据、物联网监测点数据、测土配方数据和地力等级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管辖区域、以及对地块描述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地物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要素数据包括发包方信息数据、承…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中的物联网监控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中的物联网监控

    物联网监控功能包括县域地图、物联监控和统计分析。 1 县域地图 采用ArcGISMap,支持数据导入生成,通过导入县域地理数据,如区块、监控点及监控点坐标等信息,生成县域行政区划监控点分布图,每个监控点能够查看与其对应的气象和墒情实时数据。 2 物联监控 2.1视频叠加 主要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耕地现场情况,视频应用叠加技术,在视频流上层叠加传感器数据、站点名称以及时间,并监测数据实时同步更新,能够同时查看视频与数据,便于针对突发性事件进行监管决策分析。 2.2视频支持HLS 视频支持HLS (HT…

- 联 系 我 们 -

+86 186-2315-044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i@zzptech.com

工作时间:9:00~18:30,工作日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