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子系统是整个安防建设的重点,负责园区内的视频安全监控,实现视频图像的预览、回放、存储、上墙,以及云台设备的云台控制等业务,提供安全监控、设备监控、案发后查、证据提取等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快速有效的指挥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撑,使管理人员能远程实时掌握园区内各重要区域发生的情况,保障监管区域内部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1. 视频监控前端选型设计
系统推荐使用网络高清摄像机。前端摄像机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入网络并进行视频图像的传输。前端设备选型一般遵照以下标准:
1.1 根据监控场景选择设备形态
- 枪机:监控场景固定并且对效果要求较高,比如人员通道等。枪机可以自选镜头,并且需要选配室内/室外护罩;
- 半球:室内固定小范围监控,如电梯、住户等。半球安装在室内美观大方。半球的视角比较大,图像会有一定的畸变;
- 球机:需要切换场景对设备周边进行监控,如小区大门口,室外活动场所等。球机为一体化设备,可以控制云台进行转动,支持变倍和自动聚焦;
- 筒机:固定监控场景,对效果没有特殊要求,如楼道,走廊等。相对枪机而言,筒机为一体化设计,不需要额外配置镜头和护罩。筒机的监控距离因镜头而异,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 鹰眼:需要对周围场景进行全景监控,并且对全景中的细节进行特写监控;
1.2 根据场景特性选择设备特性;
- 低照度环境下进行全彩监控,可选择星光、黑光设备;
- 低照度环境下普通监控,可选择红外设备;
- 在夜间监控车辆道路、出入口等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强光抑制功能的设备;
- 在需要采集人脸、人体、车牌、车辆的场景,需要部署具有智能采集功能的设备,或者部署可搭配智能分析后端的设备;
- 对大雾、树木遮挡或者极低照度下的场景监控,可以选择具有恶劣条件下成像功能的热成像设备;
2. 视频监控前端配套设施
2.1 支架及立杆
监控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安装、抱箍安装、壁挂安装以及吊杆安装等方式。
- 室内摄像机的安装固定,根据摄像机型号和现场情况可采用壁装、吊装及角装等多种形式的安装支架,安装高度不低于 2.5m。
- 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当可借助建筑物附着安装时,选用相应的安装支架来安装;若无合适的建筑物供附着安装,则需要选用视频监控专用立杆,安装高度应不低于 3.5m。
2.2 室外机箱
室外摄像机的供电、信号等需要在室外进行汇集,需用专用的防水箱进行端接。端接箱内部安装架的设计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位置,同时具有防雨、防尘、防高温、防盗等功能。不便于在立杆上安装设备箱的,在地面应设置设备机柜,其设计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同时应具有防尘、防雨、防破坏等功能。
2.3 补光设备
在摄像监控中,为了使夜间得到正常的监控图像,可选择采用一定的补光措施。补光灯的光源通常有 LED、金卤灯、高压钠、白炽灯、氙气灯(HID)等。
2.4 防雷接地
对前端供电和控制部分,需要采取有效的避雷接地措施,充分保障前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端监控的防雷接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 击雷防护:在直击雷非防护区的每个视频监控点均配置预放电避雷针,安装于监控点立杆顶部。
- 供电设施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对前端设备造成危害。
- 均压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将正常不带电(或不带信息)的、未接地或未良好接地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金属管线与接地系统作电气连接,防止在这此物件上由于感应雷电高压或接地装置上雷电入地高电位的传递造成对设备内部绝缘、电缆芯线的反击。
2.5 线缆
前端网络摄像机采用网线的方式接入,对于近距离传输(100 米以内),直接通过网线连接到接入交换机;对于远距离传输,通过网线接入光纤收发器或者 ONU 设备,再汇聚到接入交换机中。
3. IPC 功能亮点
3.1 智能分析
海康威视“轻智能”、“泛智能”、“全结构化”系列专业智能摄像机依托强大的多引擎硬件平台,内嵌专为视频监控场景设计、优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具备了比人脑更精准的安防大数据归纳能力。结构化智能摄像机可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人、车、物的多重特征信息提取和事件检测,满足用户精度更高、种类更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智能需要。
在人脸学习方面,在人脸模糊、大角度、人脸目标小等各类复杂场景下结构化智能相机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使得具备深度学习的智能化产品对场景的适应性更好,能够广泛运用到各类场景中。

3.2 超低照度
海康威视摄像机采用业界高端传感器和 DSP,具备很高的感光度,在光照条件极差的条件下也可获得色彩还原度较高的画面。

3.3 强光抑制
在夜间监控车辆道路、出入口等情况下,往往因为车光线太强严重影响视频图像质量。海康威视产品中广泛采用强光抑制技术来解决此种困扰,有效抑制强光点直接照射造成的视频图像模糊,能自动分辨强光点,并对强光点附近区域进行补偿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3.4 红外增强
针对夜间或光线不好的场景下图像质量差的问题,海康威视推出红外摄像机和红外球机,采用阵列红外灯使红外距离最远可达 150 米,并结合 3D 降噪技术可以获得清晰的夜间图像。

3.5 3D 数字降噪
3D 数字降噪功能能够降低弱信号图像的噪波干扰。由于图像噪波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每一帧图像出现的噪波是不相同的。3D 数字降噪通过对比相邻的几帧图像,将不重叠的信息(即噪波)自动滤出,从而显示出比较纯净细腻的画面。海康威视产品中广泛采用 3D 时空域联合降噪处理,结合准确的噪声强度估计算法,在光照理想、噪声较低时图像清晰细节没有损伤,光照不足时噪声明显抑制,图像细节大量保留,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图像质量。


3.6 宽动态
监控环境中常会遇到光线明暗反差过大的场景,利用宽动态技术,可将场景中特别亮的部位和特别暗的部位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普通摄像机获取的是背景清晰但是前景较暗的图像,宽动态摄像机能获取前景和背景都清晰的图像。海康威视采用业界高端传感器并结合自主研发算法,推出的新一代宽动态是基于动态范围达 120db 的多重曝光 Sensor,采用局部亮度映射与图像增强相结合的处理算法,在逆光环境下能够清晰地保留暗处细节并抑制亮处过曝,大幅提升宽动态场景的图像质量。
2025 最新版综合安防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内容庞大,涵盖了多个子系统,以下是原文档目录,具体内容请点开超链接。为了方便网页阅读,本站在分享时会更改部分序号和内容标题。
海康威视综合安防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完整版(2025.06/490P/183MB).docx
第 一 章 方案概述 1
1.1 方案背景 1
1.2 需求分析 2
1.3 建设目标 3第 二 章 总体思路 5
2.1 设计思路 5
2.2 设计原则 6
2.3 设计依据 9第 三 章 系统总体设计 11
3.1 应用架构 11
3.2 系统拓扑 11第 四 章 系统详细设计 14
4.1 视频级联、视频监控配置、实时预览功能、录像回放功能、视频监控电视墙、海康视频监控优势
4.1.1 视频监控子系统、监控前端设计、园区周界及外围部署、可见光周界防范、园区主出入口等地部署、园区公共区域监控布置、建筑室内区域监控部署
4.2 人员通行 51
4.2.1 门禁管理子系统:门禁系统功能、门禁系统架构和组成、门禁系统部署方案
4.2.2 可视对讲子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的部署方案、可视对讲系统详细设计
4.2.3 梯控管理子系统详细设计、梯控系统的部署方案
4.2.4 访客管理子系统详细方案、访客预约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
4.2.5 静电检测子系统 83
4.2.6 智能锁管理子系统 87
4.3 车辆通行 91
4.3.1 停车场子系统功能、停车场系统部署方案、停车场系统详细设计
4.3.2 寻车诱导子系统详细设计、诱导寻车系统功能介绍 107
4.3.3 园区卡口子系统 118
4.3.4 新能源充电泊位管理子系统 129
4.3.5 车辆违规管控子系统 135
4.3.6 车辆防冲撞子系统 137
4.3.7 车底检测子系统 142
4.3.8 人车核验管理子系统 144
4.4 报警监测 148
4.4.1 智能报警子系统、紧急报警设备、报警系统业务流程、常见报警系统安装方式、综合安防报警平台功能简介 & 系统优势 148
4.4.2 机房环境监测子系统、动环监控系统部署、海康动环系统功能 166
4.4.3 场所环境综合监测子系统 180
4.4.4 事件中心子系统 188
4.5 智能应用 194
4.5.1 智能监控子系统 194
4.5.2 封闭区域人车管控子系统 206
4.5.3 高空抛物溯源子系统 212
4.5.4 电瓶车秩序管理子系统 217
4.5.5 电梯健康监测子系统 222
4.5.6 客流管理子系统 227
4.6 综合服务 239
4.6.1 智能巡查子系统 239
4.6.2 定位巡查子系统 248
4.7 行政后勤 260
4.7.1 考勤管理子系统 260
4.7.2 智能柜管理子系统 264
4.7.3 自助制卡子系统 267
4.7.4 物资管理子系统 271
4.7.5 会议管理子系统 278
4.7.6 食堂消费子系统方案设计、食堂消费功能说明 284
4.7.7 宿舍管理子系统 303
4.7.8 信息发布子系统 316
4.8 安全管理 324
4.8.1 消防管理子系统 324
4.8.2 安检管理子系统 330
4.8.3 智慧广播子系统 346
4.9 能效监测 354
4.9.1 节能管理子系统 354
4.9.2 智慧路灯子系统 356
4.10 联网管理 359
4.10.1 多园区联网管理子系统 359
4.11 数据驾驶舱 362
4.11.1 数据可视化看板 362
4.11.2 3D 数字指挥舱 367
4.11.3 AR 数字指挥舱 369
4.11.4 VR 数字指挥舱 370
4.12 运维管理 372
4.12.1 设备网络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运维管理 372
4.12.2 网络拓扑监控子系统 402
4.12.3 运管中心 415第 五 章 传输网络设计 420
5.1 设计思路与要求 420
5.1.1 设计思路 420
5.1.2 设计要求 420
5.2 网络规划设计 421
5.2.1 网络结构设计 421
5.2.2 VLAN 规划 422
5.2.3 网络 IP 地址规划 423
5.2.4 路由总体规划 424
5.2.5 网络传输带宽要求 425
5.3 网络可靠性设计 425
5.4 网络安全性设计 426
5.5 网络管理规划 426
5.6 网络安全建议 427第 六 章 监控中心设计 429
6.1 监控中心系统组成 429
6.2 服务器管理系统 429
6.2.1 管理服务器 429
6.2.2 流媒体服务器 430
6.2.3 级联服务器 430
6.2.4 校时服务器 430
6.2.5 结构化分析服务器 430
6.3 云存储系统 432
6.3.1 云存储概述 432
6.3.2 云存储系统架构 433
6.3.3 系统功能 434
6.3.4 系统优势 437
6.3.5 系统容量计算 438
6.4 视频综合平台设计 439
6.4.1 视频综合平台功能 440
6.4.2 主要功能效果展示 440
6.4.3 信息发布屏 440
6.4.4 会议平板 441
6.5 智能大屏管理系统 441
6.5.1 系统架构 442
6.5.2 系统配置功能 442
6.5.3 特色功能 443
6.5.4 系统部署 444第 七 章 平台软件介绍 446
7.1 平台架构 446
7.1.1 业务架构 446
7.1.2 逻辑架构 447
7.1.3 数据架构 448
7.2 平台关键技术 448
7.3 平台软件功能 451
7.4 平台软件特色 452
7.5 平台软件环境 454
7.5.1 硬件环境 454
7.5.2 软件环境 455
7.6 平台安全设计 455
7.6.1 存储安全 455
7.6.2 应用安全 456
7.6.3 网络安全 457
7.7 平台优势 458
7.7.1 全面的系统集成 458
7.7.2 丰富的联动策略 458
7.7.3 灵活的服务架构 459
7.7.4 多层次的可靠性保障 459
7.7.5 强大的扩展性支持 460
7.7.6 优良的系统兼容性 460
7.7.7 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460
7.7.8 便捷的操作体验 461
7.7.9 精细的权限设定 461
7.7.10 高效的系统运维 461第 八 章 方案优势 462
8.1 全场景业务覆盖 462
8.2 灵活园区人车管控 462
8.3 丰富的运营指挥手段 462
8.4 智能化运维管理 463第 九 章 项目案例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