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县域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7 年底耕地面积 20.23 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5.5 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并建成高标准农田 4.8 亿亩。但面临耕地质量保护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质量保护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努力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本系列文章是众平科技分享的智慧农业方案,本篇为最终章: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
1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本项目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农业及涉农业务系统的多样性,可能造成系统接口复杂;另外负载估计不准确,可能造成数据中心的性能瓶颈。
针对接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取两个主要措施进行规避。一是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统一建设数据中心接口系统;二是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明确采用数据级整合方式实现松散耦合。
针对负载估计不准造成性能瓶颈,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在必要时通过增加 CPU、内存来扩展服务器处理能力(通过向大数据申请资源)。
2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后,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安全管理跟不上,就可能造成数据的滥用,个人隐私泄露等。
针对安全隐患,从法规和技术两个方面保障。首先在法规上,要制定数据管理办法,在数据共享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合法使用。其次在技术上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数据层各个层面进行安全防护。
3 数据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数据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权威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多处采集,或者更新不及时,都将造成数据的不一致,影响数据中心的权威性。
针对数据质量问题,主要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比对和冲突处理等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连接到数据中心的业务部门越多,数据更新越实时,数据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4 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农业基础数据中心的建设依赖于各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配合。配合得如何将影响项目能否成功实施。项目承建商是否具有数据中心的成功经验,也将影响项目的实施。
针对项目实施风险,一方面要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业务部门对数据中心的认识,毕竟从根本上说数据中心是共建共享共赢的;另一方面对数据中心的目标可以从低到高,首先是核心静态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然后再建设规模以上涉农主体基础数据,整个建设过程贯穿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全过程,这将减少实施难度。
5 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建设期内主要体现在关联项目多,项目管理难度大。建设期后主要体现在数据中心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或者责权不匹配,造成运行管理困难。
针对管理风险,农业基础数据中心的运作关键在于运行机制,为此须尽快制定并颁布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数据中心的管理职责分工。
6 需求变更风险及应对措施
数据中心涉及的部门众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随业务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需求变更和需求膨胀的风险。
针对需求变更和膨胀的风险,数据中心采用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需求调研时间,采用原型法方式进行多轮反复的调研分析,真正掌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二是采用按需动态加载专题应用的方式,以新的专题来满足未来涌现的迫切需求;三是硬件设备是可以按需进行扩充(向保定政务云平台管理机构申请)并实现负载均衡,而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四是采用可扩展性强的软件平台,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接口。
7 有哪些经济效益?
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1、依托硬件资源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财政投资。
2、平台对全县土地数据资源进行标准、规划化建设,通过对数据的标准化和规划化,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共享效率,节约数据的使用成本,节省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成本,间接节省投资。
3、耕保中心对土壤基础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维护,可以减少各部门单独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同时避免由此造成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8 社会效益有哪些
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促进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土壤基础数据中心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各个部门重复采集数据、重复录入,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实现协同办公。
2、有利于加强联合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各涉农业务部门通过耕地质量大数据中心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管理对象的情况,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共享可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管漏洞,有利于开展多个部门的联合监管。
3、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可以开展主动服务,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方便农民和农企办事,促进服务型政府构建。
9 管理效益
通过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管理者宏观管理水平,驾驭耕地质量等级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耕保工作的弱项和不足,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三位一体”信息服务体系(即公益化信息服务体系、社会化创业体系、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特色创新服务运营机制(创新运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突出应用需求导向,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矛盾为突破口,保障基础性、公共性、综合性和服务性系统平台的建设,建立 共建共享平台和协同运行机制,实现农业集约化、一体化、智慧化。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推广新技术,拓宽新应用,形成新特色。
本系列文章将分享一个完整的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原方案即文案提供者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业做农业科技的信息化公司,本文分享之主要目的是技术交流,系列目录: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背景(附件下载)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建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原则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总体设计思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SOA 技术路线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ESB 总线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J2EE 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Portal for ArcGIS 构建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技术和逻辑架构设计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中心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平台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墒情监测系统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物联网监控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