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分享一个完整的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原文档内容详实,图表齐全,共 120 页面,见众平科技分享的附件。本篇内容是耕地质量保护系统的建设与原则,方案目录: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背景(附件下载)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建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原则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总体设计思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SOA 技术路线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ESB 总线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J2EE 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Portal for ArcGIS 构建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技术和逻辑架构设计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中心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平台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墒情监测系统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物联网监控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
1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基本原则
1.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
2.坚持节约优先。统筹利用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坚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激励约束并举,完善监管考核制度,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统筹,耕地保护责权利相统一。
4.坚持改革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管控体系,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实行占补平衡差别化管理政策,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和资金渠道,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把握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2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考虑到系统相关需求,同时参考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经验,确定采用以下设计原则进行系统设计:
1、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是指系统使用的方便程度。由于本系统的使用者比较多:上到职能主管部门,下到应用企业的工作人员。使用者的行业知识水平、对物联网系统的了解程度都大不相同。这就要求系统界面需要尽量简洁易懂,使系统使用者能够在短期内接受、了解、熟知并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
2、经济性原则
系统使用的经济实用性是指系统使用成本经济,并且在使用功能上能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在系统开发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的业务要求的同时,以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为目标,面向具体的工作应用需求。在系统使用技术上,使用成熟、经济的技术,而不是单纯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在系统数据显示深度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而不是越深越好,应该注重实用性。
3、稳定性原则
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由于系统一旦建立,将嵌入到日常植保活动中。一旦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将会对植保管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系统配置的各类硬件设备必须安全、稳定、可靠。系统应该采用容错性设计,使得系统局部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
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易维护性,以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系统具备设备日志记录、远程维护与管理、故障及时告警等功能,以方便日常维护。
系统具备设备性能冗余设计,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报警,同时对设备运行无影响,有充足的时间给与相关管理人员将故障排除。
4、安全性原则
系统安全性是指保护系统内重要机密信息不泄露,防御外部恶意攻击的能力。此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多重的安全体系,对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系统对于恶意攻击的防护能力,并保证与其它应用系统或异构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和一致性,确保不会有非授权操作和意外的非正常的操作,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完整。
5、可扩展原则
可扩展升级是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实际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功能扩展或升级的能力。一是随着系统覆盖面的扩大,参与企业数量增加,系统在信息存储计算能力上的扩展升级;二是随着植保物联网技术要求的发展,此工程可能会承担更多的管理功能,因此在系统功能上需要进一步扩展。数据量的增加和服务功能的扩展,都需要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升级或增加,为了保证用户的原有系统平台在系统升级过程中能够平滑过渡,就要求系统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系统软硬件的可扩展性。
6、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架构和技术均要符合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在今后三年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根据业务需求,融入多年系统建设经验,在系统整合上提出了更具稳定性和性价比的一体化方案设计,无论从系统设计还是产品定义上,都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由于技术和需求在不断地发展,对系统功能和建设规模、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增多。在设计上,采用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接口和模块化设计,当设备需要升级时,系统能实现平滑过渡,方便兼容旧系统。
7、可靠性原则
数据中心系统采用优化的、成熟的硬件结构,配备冗余的电源及网络 I/O 接口;在软件应用上,保证稳定性,在关键应用出现服务异常时,自动进行功能恢复。
前端数据采集设备采用优化成熟的结构,能够适应信息采集前端各类复杂的环境与人为状况,设备具备高等级防水防尘设计,具备抗干扰,防雷等优化结构,能够在信息采集方面具备良好性能。设备具备防盗能力,对于各类人为的破坏能够及时预警。
信息传输设备根据项目情况设计,抗干扰能力强,保证信息的安全、低延迟的传输。
系统具有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密码、多级控制级别、撤设防级别,避免出现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使用的现象,保障系统网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