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1 世纪以来,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央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决不能有闪失”,“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国土资源管理本身来说,技术密集特征显著,信息化必定会在国土资源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县域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17 年底耕地面积 20.23 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5.5 亿亩并实行特殊保护,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并建成高标准农田 4.8 亿亩。但面临耕地质量保护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耕地质量保护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努力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同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表明:“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以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退化污染重点区域和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奠定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开展全国耕地质量保护行动,形成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是落实中央领导、部领导和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行动和步骤,是要解决当前耕地质量检测数据汇交、采集、更新、积累、整合、开发、利用尚不能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监管和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信息化瓶颈问题。通过对汇交、采集、更新、积累的各类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挖掘,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的核心数据库,对全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和社会服务具有重大和全局的意义。
本系列文章将分享一个完整的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原方案即文案提供者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业做智慧农业的信息化科技公司,有相关需求请直接联系该公司。本文分享之主要目的是技术交流,部分内容已脱敏,系列目录: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背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建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原则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总体设计思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SOA 技术路线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ESB 总线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J2EE 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Portal for ArcGIS 构建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技术和逻辑架构设计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中心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平台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墒情监测系统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物联网监控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