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级耕地数据库,包括用于农村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栅格数据、物联网监测点数据、测土配方数据和地力等级数据,以及相关表格、文档、图件资料、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数据、文档、图件资料的统一组织和管理。
1 构建数据库的方法
1、先调查后建库。根据建库技术方案及工作组织安排,先集中开展对县域耕地相关信息的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基本完成上述调查工作之后,再集中开展对数据库建库所需的各项数据的检查、处理、整理,以及最终的数据入库工作。
2、边调查边建库。根据建库技术方案及工作组织安排,同步开展数据采集与数据入库的工作。可以采取在数据采集的同时完成数据入库及成果检查,或者在完成部分调查任务之后对该部分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和入库,或者采用其他保证建库质量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2 构建数据库的流程
2.1 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制度准备、人员准备、软硬件准备。
- 方案制定。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及数据建库作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报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制度准备。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及数据建库作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数据安全制度、进度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 人员准备。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督检查人员,负责建库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数据建库、监督检查等工作。在建库工作开展之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软硬件准备。硬件包括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软硬件选型应注意产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县级数据库建库工作的需要,收集物联网监测点信息、测土配方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承包地块信息和基本耕地保护区信息等。
1)物联网监测点信息
主要包括物联网监测点主体的信息和监测点的数据。物联网监测点主体的信息包括监测点的坐标、名称、设备、参数等。监测点的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气象数据、墒情数据和本体数据等,以及填写种植信息和填报的气象数据、墒情数据和本体数据等。
2)测土配方信息
主要包括地块主体的信息、地力评价信息和种植信息。地块主体的信息包括所属地域、地块编码和地块位置等。地力评价信息包括土种、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 PH 值等。种植信息包括农作物品种、物候期和产量数据。测土配方信息主要通过向国土等有关部门收集的方法获取。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主要包括县级行政区矢量图形、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以及县级行政区区域界线的矢量图形、界线类型、界线性质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收集乡镇、村以及组级单元的区域矢量图形、区域代码、区域名称以及区域界线的矢量图形、类型及性质等信息。区域界线信息主要通过向国土等有关部门收集的方法获取。
4)承包地块信息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和承包关系信息。自然地理信息包括地块矢量图形、地块编码、地块名称、地块类别、地力等级、土地用途、是否基本耕地、实测面积、地块的东、南、西、北信息、指界人姓名,有条件的地区可还可以收集地块所有权性质、土地利用类型、地块备注信息等。承包关系信息包括地块编码、合同面积,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收集流转合同编码等信息。承包地块信息可以直接取自承包地块调查结果及相关表格,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材料,经过调查公示确认后得到。
5)基本耕地保护区信息
主要是指基本耕地保护区矢量图形,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收集基本耕地保护区编号、基本耕地保护区面积等信息。基本耕地保护区信息主要通过向国土等有关部门收集的方法获取。
2.3 质量检查
对收集好的数据,需要进行格式和内容的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检查、权属数据检查、栅格数据检查、元数据检查、数据一致性检查等。县域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内容质量检查应遵照检查验收相关规定执行。
2.4 数据入库
1)流程
数据入库主要包括质量检查、数据库参数设置、数据入库、系统运行测试,具体流程见下图所示:
2)质量检查
数据入库前要依据本文件中规定的质量检查的要求, 定制检查计划及方式,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错误应及时修正。
检查报告至少包括:检查方法及流程、质检数据内容、检查项、检查结果、质检相关负责人签名及日期。
3)数据库参数设置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参数设置。参数设置主要包括计算单位、数据精度等参数设置。
4)数据入库
- 数据入库包括矢量数据入库、权属数据入库、栅格数据入库、元数据入库;
- 数据入库时,同一数据层数据需要进行拼接,不同数据层的数据需要建立索引;
- 对于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应设置连接参数,便于不同比例数据的显示。
- 矢量数据入库时,当涉及跨带时,需要进行投影变换作换带处理,统一为同一中央经线;根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 影像数据分图幅或分区域入库,批量转入影像数据。
5)系统运行测试
数据入库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并对测试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处理。具体测试内容及要求如下:
- 系统运行无死机现象;
- 系统能对数据库中数据层进行组合查询,且数据结构正确;
- 系统能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输出标准表格;
- 系统能按要求输出标准分幅图件、统计表格等。
建设“三位一体”信息服务体系(即公益化信息服务体系、社会化创业体系、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特色创新服务运营机制(创新运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突出应用需求导向,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矛盾为突破口,保障基础性、公共性、综合性和服务性系统平台的建设,建立 共建共享平台和协同运行机制,实现农业集约化、一体化、智慧化。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推广新技术,拓宽新应用,形成新特色。
本系列文章将分享一个完整的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原方案即文案提供者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业做农业科技的信息化公司,本文分享之主要目的是技术交流,系列目录: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背景(附件下载)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建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系统建设原则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总体设计思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SOA 技术路线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ESB 总线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J2EE 技术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Portal for ArcGIS 构建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技术和逻辑架构设计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构建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中心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大数据平台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墒情监测系统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简单介绍
- 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平台:物联网监控
- 耕地质量监测点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 耕地质量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风险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