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学校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智慧校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装备初见成效, 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面对广大师生、家长对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进一步要求,教育信息化现有水平还难以满足其需求,依然存在困难和不足。本文系智慧校园系列文章中的需求分析篇,目录见末尾。
1 智慧校园的用户需求
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四类,这四类用户的具体需求更有不同:
(1)教师:关注教学资源特性,利用教学工具获取、加工以及存储资源;支持使用资源开展常规教学和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存储、教学应用调用、互动交流活动开展;基于最新备授课教学应用,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利用考试系统提供的阅卷工具,减轻阅卷工作量;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整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数据,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形成教师的个人档案袋,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终身成长。
(2)学生:通过教学工具获取教师推送的资源进行常规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使用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应用交互式课堂教学学习工具,提升学习针对性、互动性、实时性、主动性。
(3)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有效监督孩子学习和进行针对性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可利用平台的丰富资源和应用辅导孩子学习,减轻家庭教育的投入负担。
(4)学校: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实现对学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复用,同时实现校内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校本资源库;为校内师生构建互动交流空间,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引入最新课堂教学应用,打造区域内“智慧课堂”示范点;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有利于全校办公管理电子化、流程化和快捷化。
2 智慧校园的功能需求
(1)智能终端、智能感应广泛应用
- 智能手机、终端日益普及,实现随时随地计算、信息获取与感知;
- 数字装备日益普遍、远程使用、管理与控制成为现实;
- 智能感应技术广泛应用,各种检测信息可以随时获得。
(2)团队协作便利充分
统一通讯、日程共享、团队协同等沟通工具的广泛应用,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统一集成、模式多样的通讯服务,支持个体或群组的交流与协作,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让协同研究从学校拓展到网络虚拟空间。
(3)集体知识共生共享
- 帮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
- 在学校构建一个知识系统,让学校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提高学校整体智商,推动学校知识创新。
(4)业务应用智能融合
- 从业务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开放、整合、协同的智慧校园架构,实现主动推送和智能推荐;
- 基于云计算,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提升决策支持能力;
- 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的个性化应用,彰显用户的参与和力量。
(5)外部智慧融会贯通
- 智慧校园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外部智慧融会贯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 可以拓展校际间的交流、对比、借鉴;
- 可以决定校本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导向等;
- 可以预测技术进步与教育变革发展趋势等。
3 智慧校园的安全需求
- 系统保密性: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动用和修改信息系统的信息,而且必须防止信息的非法、非授权的泄漏。
- 系统完整性:信息必须以其原形被授权的用户所用,也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修改信息。
- 漏洞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检测对象的系统资源,分析这一资源被攻击的可能指数,了解支撑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评估所有存在的安全风险
- 可用性和抗毁性:设备备份机制、容错机制,防止在系统出现单点失败时,系统的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前言 3
一、 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5
1.2 现状分析 5
1.3 建设目标 6
二、 需求分析 7
2.1 用户需求 7
2.2 功能需求 8
2.3 安全需求 9
三、 总体设计 11
3.1 建设原则 11
3.2 业务框架 12
3.3 建设思路 13
四、 建设内容 15
4.1 智慧校园基础平台 16
4.1.1 应用集成平台 16
4.1.2 教育数据中心 19
4.1.3 基础设施统一管理 20
4.1.4 校本资源库 21
4.2 智慧课堂系统 22
4.2.1 系统组成 24
4.2.2 微云服务器 25
4.2.3 教师智能终端 27
4.2.4 学生智能终端 34
4.2.5 智慧课堂云平台 37
4.2.6 全过程动态评价与教学系统 43
4.2.7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51
4.3 智慧管理系统 55
4.3.1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 56
4.3.2 教师发展系统 57
4.3.3 学生成长系统 59
五、 建设清单 61
六、 实施计划 62
七、 方案优势 63
八、 预期效益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