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部署,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互联网+”前沿思想,将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极大的变革。
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 构建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利用多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智能设备,采取“云、网、端”的服务方式来部署教室的信息化环境,通过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打破了传统意义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时空概念,使传统课堂布局、形态和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了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
- 促进课堂形态与结构的变革:智慧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使课堂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教室和课堂活动,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能够创造与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的交互协作方式,促进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
- 颠覆传统课堂的教与学方式: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颠覆”。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培养;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望屏解读”向师生共同使用技术转变,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立体化、即时化;学习资源实现富媒体化、智能化、碎片化,按需推送、实时同步。课堂教学进程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智能评测、评测分析实现教学有的放矢,分层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精讲点评、分层练习等方式组织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发布个性化的作业,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 建立新型师生角色与关系:基于智慧课堂的师生移动端工具的应用,在教室取消讲台,教师始终面向学生进行教学,融入学生之中,有利于师生互动,师生可以平等交流,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倡导教育为学习服务,教师是学习服务的提供者、帮助者,学生是享受服务、被服务的顾客,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智慧课堂是“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 构建全过程动态评价反馈体系: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为重构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提供测评练习,教师能够快速的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对教师的评价也从传统的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动态过程评价,从主观评价转向数字化客观评价,依靠大数据分析实现伴随式、精准化评价诊断。
- 实现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智慧课堂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是常态化应用,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通过智慧课堂的应用建设,为师生提供“微课”制作与推送功能、动态学习评价与数据分析功能、灵活方便的智能终端应用功能等,使得智慧课堂的实现,不再只是表演阶段,保证了基于“云、网、端”的教与学应用常态化,实现常态化教与学的应用。
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和智慧
1)办公效率化
为学校提供常态化的教与学、教育管理、学校环境及文化建设等服务,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智慧化应用服务系统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在环境建设、教学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
主要服务包括:智能办公服务、教务教学管理服务、学校资产管理服务、教师发展管理服务、学生成长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展示服务、校本资源库服务、多种教学应用工具服务、校级学业评价分析报告服务、学校微信公众号服务、移动办公服务等。
2)决策数据化
为学校展示全校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类信息,方便学校领导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校内活动开展、教师教学水平等情况,实现管理工作的有的放矢。
前言 3
一、 概述 4
1.1 建设背景 5
1.2 现状分析 5
1.3 建设目标 6
二、 需求分析 7
2.1 用户需求 7
2.2 功能需求 8
2.3 安全需求 9
三、 总体设计 11
3.1 建设原则 11
3.2 业务框架 12
3.3 建设思路 13
四、 建设内容 15
4.1 智慧校园基础平台 16
4.1.1 应用集成平台 16
4.1.2 教育数据中心 19
4.1.3 基础设施统一管理 20
4.1.4 校本资源库 21
4.2 智慧课堂系统 22
4.2.1 系统组成 24
4.2.2 微云服务器 25
4.2.3 教师智能终端 27
4.2.4 学生智能终端 34
4.2.5 智慧课堂云平台 37
4.2.6 全过程动态评价与教学系统 43
4.2.7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51
4.3 智慧管理系统 55
4.3.1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 56
4.3.2 教师发展系统 57
4.3.3 学生成长系统 59
五、 建设清单 61
六、 实施计划 62
七、 方案优势 63
八、 预期效益 65